免责申明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古诗十九首》最早见于《文选》,编者把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诗汇集起来,冠以此名。关于《古诗十九首》的作者和时代,前人有所推测,如说其中有枚乘、傅毅、曹植、王粲等人的创作,都不可信。今人综合考察《古诗十九首》纯熟的艺术技巧及其情感倾向、所折射的社会生活情状,一般认为,它不是一时一人之作;它产生的年代,应当在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,即l40一l90年之间。
东汉末年,社会动荡,混乱,下层文士蹉跎,游宦无门:“贤才抑不用,远投荆南沙”(郦炎《见志诗(二)》),“文籍虽满腹,不如一囊钱”、“被褐怀金玉,兰蕙化为刍”(赵壹《刺世疾邪赋》附诗)。《古诗十九首》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,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。这十九首诗歌,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。具体而言,离情别绪、人生的失意和无常之感,是《古诗十九首》基本的情思内涵。
诗的表面全是写牛郎织女,却无一处不是写思妇自己的情事。终日不宁、悲叹流泪,是织女,也是她自己,可以想见她思念游子的深切和。
游宦的挫折,人生的失意,使游子们面对现实,审时度势,重新认识人生的价值。他们想要摆脱虚名的困缚:“良无磐石固,虚名复何益。”(《明月皎夜光》)想要甩掉一切人生的包袱去生活:“荡涤放情志,何为自结束。”(《东城高且长》)同时,他们也不相信成仙、之类的事情:“更相送,贤圣莫能度。服食求神仙,多为药所误。不如饮美酒,被服纨与素。”
思妇的歌唱同时也表现了她们复杂微妙的心理,如《行行重行行》:“相去日已远,衣带日已缓。浮云蔽白日,游子不顾反”,对游子长久不归多少有些怨责和无奈。
《古诗十九首》还从思妇的角度,抒发她们的闺思和愁怨,展示她们婉曲复杂的心态。这些作品,可能大多并非真正出于思妇之手,而是游子文士琢磨思妇的心态创作的。对游子的深切思念和真挚爱恋,是这些诗歌的核心,《迢迢牵牛星》尤可称道:
《古诗十九首》及其情思内涵
当然,《古诗十九首》的作者们并不是玩物丧志。他们离乡背井,游宦,本是要追求,令社会认可自己的价值。但是,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失落之后,他们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。在种种人生的价值取向当中,他们更看重的价值。这种思想观念的产生是无奈的,也可能是情的。但是它折射出深广的社会内涵,又具有广泛的包容性,富于人生的。
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。纤纤擢素手,轧轧弄机杼。终日不成章,泣涕零如雨。河汉清且浅,相去复几许?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。
以上内容仅代表原创者观点,其内容未经本站,中华考试网对以上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不作任何或承诺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由此产生的后果与中华考试网无关;如以上转载内容不慎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会及时处理。
思乡的根底,是思念家乡的亲人。《古诗十九首》把思亲的情感聚焦在妻子身上。如《涉江采芙蓉》:“涉江采荚蓉,兰泽多芳草。采之欲遗谁?所思在远道。还顾望旧乡,长漫浩浩。同心而离居,忧伤以终老。”感慨“同心而离居,忧伤以终老”,这真是一个震撼的生命境遇!它的背后,隐含着多少人生的艰辛和无奈!作者先是描述采摘象征美好的芙蓉以寄送相思的雅丽缠绵的诗境,结尾以此精警之语,这怀人的情感,就美好延绵又深刻丰富了。
《古诗十九首》的离情别绪,表现为思乡和怀人。长久他乡,又无所成就,游子的思乡深情令他们寝寐难安:
月圆之夜,游子难以入睡。屋里屋外徘徊彷徨,思乡的清泪潸然下落。月圆反衬亲人不能团聚,写月圆的情境表达思乡情感,是我国古代诗歌一个典型情境。这一情境,便是这首古诗开创的。
明月何皎皎,照我罗床帷。忧愁不能寐,揽衣起徘徊。客行虽云乐,不如早旋归。出户独彷徨,愁思当告谁。引领还入房,泪下沾裳衣。(《明月何皎皎》)
《古诗十九首》另一个重要主题,是表现游子±人对状态的感受及其人生的某些观念。有功业迟滞的焦灼和失意:“盛衰各有时,立身苦不早”,“何不策高足,先据要津。无为守贫贱,坎轲长苦辛”;有世态炎凉的深刻感受:“昔我友,高举振六翮。不念携手好,弃我如遗迹”(《明月皎夜光》);更感受到了人生短暂、飘忽如寄:“人生天地间,忽如远行客”(《青青陵上柏》),“人生寄一世,奄忽若飚尘”(《今日良宴会》),“浩浩移,年命如朝露。人生忽如寄,寿无金石固”(《驱车上东门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