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深圳电动卷闸门情感姬昌食子是真实的吗(姬昌没有吃过伯邑考的肉)
姬昌食子是真实的吗(姬昌没有吃过伯邑考的肉)
2023-07-18

王玄陵《资治通鉴》精解 第 15 篇,坐标:《卷一▪周纪一》

大名鼎鼎的乐羊将军,唯一让后人记住的一件事情,就是吃了儿子的肉羮,这个羮不是他儿子端给他的,而是用他儿子的肉做的。

“乐羊食子”的典故相信很多人都知道,我就不在这里啰嗦了。简单来说就是:乐羊奉魏文侯之命去攻打中山国,前后打了三年,中山国被打急眼了,就把乐羊在中山国的儿子乐舒给做成了人肉羮,并且派使者连同乐舒的人头送给了乐羊,而乐羊却当着使者的面喝了满满的一大碗。中山国得知这个消息,认为乐羊不可能战胜,便举城投降。

我们听说过姬昌喝了伯邑考的肉丸子汤,然后伯邑考的肉丸子变成小兔兔的故事,但是这个故事是虚构的,而“乐羊食子”这件事情却是真实发生过的。我在这里呢,主要是把这个故事中一些有疑问的地方梳理清楚。

这个故事有疑问的地方有很多,比如:

乐舒为什么会在中山国?乐舒在中山国的官职是什么,他为什么会被杀?中山国为什么要把乐舒做成羮,又为什么要送给乐羊喝?乐羊为什么要喝儿子的肉羮?乐羊喝完儿子的肉羮后,为什么中山国会投降?

大概是有这么五个疑惑,只有把这五个问题解决了,才能将“乐羊食子”这个故事完整的给合理化。但是,解决这五个问题很难,我们先来看《东周列国志》的解释【注1】:

魏文侯要攻打中山国,翟璜就推荐了在魏国赋闲的乐羊为元帅。乐羊的长子乐舒在中山国做官,曾经为中山国招过乐羊,但是乐羊觉得中山国难成大事就拒绝了。乐羊带领大军长驱直入打败了中山军,于是中山君便让乐舒去劝乐羊退兵,却被乐羊厉声叱喝,反教乐舒去劝中山子投降。

乐舒佯装答应,请求父亲延缓进攻,乐羊便允诺停战一个月,而中山子再三迁延时日,以致于乐羊三个月都没有攻城。魏国的大臣都在传乐羊想要造反,乐羊只好加紧攻城,但是中山城厚,乐羊攻了数月不下。中山大夫公孙焦就献计,将乐舒绑到城头上逼乐羊退兵,但是乐羊丝毫不为所动。

公孙焦想乐羊曾经延缓进攻,就认为乐羊是担心乐舒的,所以便劝中山子杀掉乐舒,并且做成肉羮送给乐羊,以为这样可以让乐羊伤心过度、无心作战,中山军便可以趁机大败乐羊。但是乐羊看到肉羹后面无凄色,竟然当着使者的面吃掉了肉羹,中山君得知此事之后,知道乐羊的意志是不可以动摇的,为了避免城破后被辱就自缢身亡。而公孙焦只好开门投降,后被乐羊所杀。

《东周列国志》勉强把这个故事给编圆了,但是他的说法本身存在三个问题:

第一,他并没有很好的解释上面提出的第四个疑惑,因为如果按照小说中所说,中山国的破灭已经是迟早的事情,乐羊则完全没有必要去喝儿子的肉羹,除非他是为了打牙祭。

第二,小说中的很多的解释缺乏历史依据,比如,说乐羊是魏国人、以及公孙焦献计等,这都是小说家为了情节的流畅而杜撰出来的。

第三,小说中的很多解释和历史资料相悖,比如,乐舒劝乐羊退兵,而乐羊答应停战,据《淮南子》记载【注2】:“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。乐羊曰:‘君臣之义,不得以子为私。’攻之愈急”,可见这也是杜撰的。没有了这个基础,后面公孙焦说杀乐舒以乱乐羊之心就是无稽之谈。

所以,整个故事的解释其实是漏洞百出,而另一本小说《春秋列国志传》也有另一个版本的解释【注3】,这本书的解释比较忠于历史资料,也比较简单,大概就是把历史资料串联起来,并没有解释清楚上面我们提出的五个疑问。关于这本书里的解释,这里我就不在叙述了,大家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来看看

我之所以要举出小说中对“乐羊食子”的解释,就是为了说明上面的这五个疑问很难解释,因为史书记载的都非常简单,关于前因后果写的都很笼统,所以很难搜集到相关的资料。下面,我们逐个问题来看一下, 尽可能的把上面的疑惑解释清楚。

1.乐舒为什么会在中山国?

这个问题我在钱穆先生的《先秦诸子系年考辨》中找到了答案【注4】:

邹阳上书云:“白圭战亡六城,为魏取中山。中山人恶之魏文侯,文侯投以夜光之璧。”张晏曰:“白圭为中山将,亡六城,君欲杀之,亡入魏,文侯厚遇,还拔中山。”

根据钱穆先生的考证,上面说到的白圭正是乐羊的误传。所以,乐羊其实是中山国的将领,在与魏国作战的时候丢失了六座城池,因而仓皇的逃到魏国,而长子乐舒则是留在了中山国。

这个结论可以说通很多问题,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说:“魏将乐羊攻中山,其子执在城中”【注5】,如果乐羊不是逃走的,乐舒怎么会“被执”?正因为乐羊是叛将,所以乐舒才会被抓起来。

而且,乐羊攻破中山国以后,被魏文侯封在中山境内的灵寿,乐羊死后也是葬在这里,而乐羊的后裔也都是在这里生活【注5】,这正说明乐羊本身就是中山国人。

后来乐羊被魏文侯怀疑,再也没有被重用过,乐羊应该也就是这里度完余生。

2.乐舒在中山国的官职是什么,他为什么会被杀?

有了上面这个基础,这个问题就很明显了,乐舒本来可能是中山国的将领,但是在乐羊攻打中山国的时候,乐舒已经成了中山国的俘虏了。

至于乐舒的被杀,我们可以参照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中的这段话:

魏将乐羊攻中山,其子执在城中。城中县其子以示乐羊。乐羊曰:“君臣之义,不得以子为私。”攻之愈急。中山因烹其子。

乐羊用三年的时间攻到了中山国的国都【注6】,中山国便以乐舒作为威胁,但是乐羊不但丝毫不为所动,反而加紧了攻城,于是中山人便杀乐舒以泄恨,这是最直接的原因。

3.中山国为什么要把乐舒做成肉羮,又为什么要送给乐羊喝?

受小说和演绎的讹传,我们总是觉得乐舒的被杀是出于阴谋,而做成肉羹送给乐羊自然也是出于战略目的。但是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诱导,顺着上面的问题往下分析,乐舒受醢刑和烹刑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。

前面我们说中山国杀乐舒就是为了报复、为了泄恨,而醢刑和烹刑正是报复一个人最极端的方式,史书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形。比如,刘邦的父亲被项羽俘虏的时候,项羽就曾威胁刘邦要烹刘太公。再比如,郦生被项羽出卖以后,也是被齐王田广扔到鼎里面给煮了以泄恨。

至于有没有击溃乐羊心理的目的,这个其实算不上什么问题,因为既然是报复,那肯定是为了打击对方的心理,但这却并不是杀乐舒的直接原因。而如果说中山国烹乐舒是为了退敌,这更是无稽之谈,乐羊既然加紧了攻城,下定决心“舍子以全功”,这时就算你把乐舒包成饺子也不可能改变乐羊的心意,相信中山王也不可能这么天真。

而且话又说回来了,活着的乐舒都无法威胁到乐羊,死了的乐舒怎么可能阻止乐羊的进攻?只能是增加乐羊的仇恨罢了,所以这里其实并没有什么阴谋论。

4.乐羊为什么要喝儿子的肉羮?

如果像小说中说那的样,中山国烹醢乐舒是为了试探乐羊攻城的决心,以决定是否要投降,那这个问题倒是很好解释。但有了上面的基础,我们知道这个说法是靠不住的。

但是前面我们说了,中山国烹醢乐舒只是为了泄愤,那么乐羊为什么还要喝中山国使者送来的汤呢?我们只能是从相关的资料里面寻找答案。

《韩非子》中记载【注7】:

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。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,尽一杯。文候谓堵师赞曰:“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。”

魏文侯说,乐羊之所以喝儿子的肉羹,是因为他的原因。

《庄子集解》引《淮南泰族训》曰【注8】:

“乐羊攻中山,未能下,中山烹其子,而食之以示威”

刘向《说苑》曰【注9】:

“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,乐羊食之尽一杯,中山见其诚也,不忍与之战,果下之”

《资治通鉴》中程畿说【注10】:

“乐羊食子,非无父子之恩,大义然也。”

通过这些描述,我们能够确定的是,乐羊之所以吃乐舒之肉羹是有他的目的,不是为了打牙祭,也不是因为舍不得儿子才吃点肉留个纪念。

而乐羊为“大义”而食子这个也是可以肯定的,乐羊所面对的最直接的“大义”,当然就是攻破中山国。那么,“乐羊食子”对于攻破中山国有帮助吗?肯定是有的,首先就是可以向对方“示威”,起到震慑对方的作用。这个影响是非常直接的,中山君将乐舒的肉羹送给乐羊,本来是出于报复和泄恨,当然也有打击乐羊心理的目的。但是,乐羊当着使者的面吃掉了肉羹,这种恐怖的举动无疑蕴含着巨大的仇恨和决心,这对中山君的内心是一种强烈的震撼。

第二个作用是稳定军心,表示灭中山国的决心。这一点也很好理解,中山君想让乐羊伤心,想看乐羊的笑话,但是乐羊的表现足以让中山君的所有意图破灭。这样一来既可以稳定军心,又能向中山君传递一种必灭中山国的决心。

那么,魏文侯说“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”怎么理解呢?简单的理解就是,乐羊之所以食子是为了灭中山国,而灭中山国是为了报答魏文侯。

5.乐羊喝完儿子的肉羮后,为什么中山国会投降?

有了前面的分析,这个问题其实就很明显了。

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

中山因烹其子,而遗之鼎羹与其首。乐羊循而泣之曰:“是吾子!”已,为使者跪而啜三杯。使者归报,中山曰:“是伏约死节者也,不可忍也。”遂降之。

《说苑》说:“中山见其诚也,不忍与之战,果下之”。

我们前面说了,中山君之所以杀乐舒其实是为了泄愤和报复,这个时候他应该是没有想过投降的。因为如果真的打算投降,他就不会杀乐舒以结怨乐羊。

但是杀了乐舒之后,乐羊的举动让中山国震惊,乐羊所传递出来的恨意和决心让中山国感到惶恐。而面对乐羊的进攻,中山国并没有把握守住城池,到时如果城破必然会遭受乐羊的羞辱和报复,索性就投降减少仇恨了。

解答了上面的五个疑问,“乐羊食子”的真相也就出来了,乐羊“食子以全功”得到了魏文侯的赏赐,但他的惊人之举同样让魏文侯敬而远之。

《韩非子·说林上》记载:

文候谓堵师赞曰:“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。“答曰:“其子而食之,且谁不食?“乐羊罢中山,文候赏其功而疑其心。

【国苑】资治通鉴三国志正版文白对照国学藏书 司马光著 ¥59 购买

参考资料

【注1】见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八十五回

【注2】见《淮南子》卷十八 人间训

【注3】见《春秋列国志传》第九十回

【注4】见钱穆《先秦诸子系年考辨》之《四十、魏文侯礼贤考》乐羊篇

【注5】见《三家注史记·乐毅列传》

【注6】见《说苑·卷八》、刘向《新序·杂事第二》等

【注7】见《韩非子》说林上 第二十二

【注8】见《庄子集解·齐物论》[清]王先谦

【注9】见《说苑》卷五 贵德

【注10】见《资治通鉴》卷六十四